「擔露」(等路)與「伴手」嚴格來講意思稍有不同,「等路」是我們去拜訪朋友時,帶去給友人的禮物。「伴手」則是主人讓前來拜訪的客人帶回去的禮物。台灣早期社會因交通、通訊不便,主人知道客人要來拜訪,通常會先在路口等候,客人為慰勞主人「等路」的辛苦,所以會帶禮物給主人,因此說成「等路」。
而客人要離開時,主人往往也會回贈禮物讓客人帶走,以免讓客人帶禮物卻空手回家,而顯得失禮,因此這樣的禮物就稱為「伴手」。但現在「等路」與「伴手」兩者一般已混用了,且所指的意思範圍也擴大,如某人到某地買回的名產,現今大家也會稱為「等路」或「伴手」了。